大健康资讯专栏
“荆院健康行”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第 19期——肠胃小知识
一、肠胃病的类别
肠胃疾病通常有食管炎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等,具体如下。
(一)食管炎
患者时有胸骨后受阻、停顿、疼痛感,且时轻时重。
(二)慢性胃炎
患者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、嗳气但不反酸,胃口不好,体重逐渐减轻,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。
(三)胃溃疡
患者常有饭后上中腹痛,或有恶心、呕吐、积食感,发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,疼痛有规律,如受凉、生气、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容易发作。
(四)十二指肠溃疡
患者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,甚至半夜疼醒,吃东西后可以缓解,常有反酸现象。秋冬季节容易发作,疼痛在上腹偏右,且有节律。
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,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,比如胃癌等,患者常有饭后腹部胀痛,恶心、呕吐,偶尔会呕血,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,或过去无胃病近期才出现,且伴有贫血、消瘦、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。
二、肠胃病的病因
引起肠胃病的原因众多,常见的有遗传因素、药物因素、饮食因素、细菌感染等。肠胃病主要包括肠炎、胃炎、胃溃疡、胃穿孔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,明确具体疾病后需积极进行治疗。在服药期间,需改善个人饮食习惯及作息习惯,平时要多吃清淡、有营养的食物,减少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摄入,以促进疾病恢复。
(一)遗传因素
如果患者家族中有肠胃病患者,可能会增加患者得肠胃病的几率。但并不能代表父母有肠胃病,子女就一定会有肠胃病,所以不用过于担心。
(二)药物因素
如果患者因为身体异常,经常吃伤害肠胃的药物,如布洛芬缓释胶囊、醋酸泼尼松片、阿司匹林肠溶片等,会长期对肠胃黏膜造成刺激,所以很容易会引发肠胃病。
(三)饮食因素
如果患者经常饥一顿饱一顿、暴饮暴食,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、酗酒,就有可能会损伤肠胃黏膜,导致患者出现肠胃病。
(四)细菌感染
如果患者进食不洁食物,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共同进餐,会导致肠胃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,也会形成肠胃病。常见的细菌感染性肠胃病有急性胃肠炎、浅表性胃炎等。
三、易患人群
(一)酒桌族
对于不少人来说,终日辗转于酒桌上忙于应酬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。研究表明:酒精可使食管黏膜受刺激而充血、水肿,形成食管炎;更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,刺激胃酸分泌、胃蛋白酶增加,引起胃黏膜充血、水肿和糜烂,引起急、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,出现烧心、胃痛、胃酸、胃胀、呕吐、食欲差等症状。因此,常饮酒者要当心自己的肠胃。
(二)上班族
上班族工作繁忙,精神压力大,平时运动量少,进食不规律,这都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性紊乱,胃及十二指肠壁的平滑肌和血管就会痉挛、收缩,使胃肠组织供血不足,营养供应发生障碍,这时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抵抗力减弱,反酸、饱胀、嗳气等不适的感觉就会出现,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调整,就有可能形成胃溃疡、胃炎等一系列的疾病。
(三)出差族
因为工作的关系,不少人成了“空中飞人”。经常出差,不断面对舟车劳顿,适应不同的环境,调整作息习惯,比其他人更易出现肠胃的健康危机。胃肠专家陈春莲指出,经常出差外地还存在水土不服、 饮食不得当等健康隐患,导致肠胃常会出现不适症状。
(四)开车族
随着汽车的普及,开车族日益壮大。开车时,血液被供应到紧张的肌肉和大脑里,流到肠胃的血液不多,长时间驾车的人经常吃过饭就开始开车,时常处于这种状态,极易出现肠胃消化不 良,出现胃痛、胃胀、嗳气等症状。出租车司机、长途运输的司机及其他专业驾驶员是这种情况的高危人群,平时应当多注意自己的肠胃功能。
(五)老年人
专家表示,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弱,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出现胀、堵、闷的情况。随着年纪的增长,老年人消化腺分泌功能降低、胃肠蠕动减弱、消化功能减退,餐后食物长时间 不能消化,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,容易造成消化不良、胃内饱胀。胃内饱胀会使横膈的活动受阻,引起呼吸困难,增加心脏负担,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之类的症状。
四、情绪对肠胃的影响
肠道是人体的“第二大脑”,人体的情绪和肠道之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。肠道内有着独立的神经系统,即肠道神经系统,它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直接相连,形成肠道-大脑轴。这条轴将肠道内的信息和信号传递至大脑,同时大脑也可以通过这条轴对肠道进行调控。
人的情绪可以影响肠道健康:
情绪压力和焦虑状态会影响肠道的运动和消化功能,引发腹痛、腹污等肠道症状。
抑郁和情绪低落会对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,导致肠道内的微生物失衡。
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,如压力过大时可能产生暴饮暴食或者食欲下降。这些饮食习惯的改变叉会进一步影响肠道的微生物群落。
五、肠胃的护理保养
(一)调养
凡饮食不节,过饥过饱或过食生冷食品都能影响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,胃病之后消化性功能减弱,因此饮食一定要按时定量,少吃为宜,吃饭时要细嚼慢咽,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胃喜润恶燥,而醇酒辛辣,油腻厚味的食物均能生热化燥,对胃部不利。
(二)精神调整
临床上由于精神刺激、情志不舒、肝气郁滞,使胃病复发和加重的最为多见。因此保持精神舒畅愉快,情绪稳定,避免情志刺激。
(三)慎起居、重锻炼
有规律的生活对于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,得了胃病更应当注意,按时用药之外,还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,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,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。经常锻炼身体,能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,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。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,免受寒邪侵袭,对于促进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(四)保暖护养
秋凉之后,昼夜温差变化大,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褥,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。
(五)饮食调养
饮食应以温、软、淡、素、鲜为宜,做到定时定量,少食多餐,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,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。
(六)忌嘴保养
要注意忌嘴,不吃过冷、过烫、过硬、过辣、过粘的食物,更忌暴饮暴食,戒烟禁酒。另外,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,最好饭后服用,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。
(七)平心静养
要讲究心理卫生,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,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。同时,注意劳逸结合,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,身体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调节机构,能在体内进行自我我调节,所以心理也是能很好地帮助体内器官的保养。
(八)运动健养
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,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减少疾病的复发,促进身心健康。
(九)吃饭要注意
定时定量进餐要细嚼慢咽,且心情要放松,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。少量多餐——可以避免胃涨或胃酸过多,胃酸过多可能会逆留至食道,刺激食道黏膜。除三餐外并於上、下午、睡前各加一次点心。食用温和饮食——每餐由六大类食物中广泛的摄取各种食物,以获得均衡的营养,不要纯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。饭后不要立刻躺下休息。同时,日常可适量冲服立健之类的养肠通便冲剂,对消化系统进行一定的调理。
日常保养:白杨梅有生津止渴、健脾开胃之功效,多食不仅无伤脾胃,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“杨梅可止渴、和五脏、能涤肠胃、除烦愦恶气。”杨梅果实、核、根、皮均可入药,性平、无毒。果核可治脚气,根可止血理气;树皮泡酒可治跌打损伤,红肿疼痛等。用白酒浸泡的杨梅,盛夏时节,食之会顿觉气舒神爽,消暑解腻,腹泻时,取杨梅熬浓汤喝下即可止泄,具有收敛作用。有肠胃疾病的人可在日常使用杨梅酒进行肠胃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