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

健康医学院

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健康医学院

大健康资讯专栏

“荆院健康行”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第 48 期——鼻子小知识

来源:健康医学院    编审:健康医学院    审核:健康医学院    日期: 2025-02-24 12:02:51

一、鼻是什么

  鼻,又称明堂(《黄帝内经》)、神庐(《东医宝鉴》)、天牝(《景岳全书》),为肺之窍,属“清窍”之一。鼻,隆起面部中央。上端狭窄,突于两眶之间,连于额部,名为頞(即鼻根),又名“山根”“下极”“王宫”。鼻部前下端尖部高处为鼻准,又名“准头”“面王”“鼻尖”。鼻准两旁圆形隆起的部分为鼻翼。鼻孔内的小毛为鼻毛,又名“鼻须”。鼻孔深处为鼻隧,也称鼻道。《灵枢·师传》指出:“鼻隧以长,以候大肠”。鼻根以下至鼻准,突起的鼻柱骨为鼻梁。又称“鼻茎”“天柱”。

二、鼻的功能
       1、主司嗅觉。鼻为司臭之窍,具有司嗅觉、嗅气味、辨香臭的功能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就有“肺气通于鼻,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”的描述。鼻之嗅觉灵敏与否,与肺气通利与否有关。肺气宣发肃降功能正常,鼻窍通利,则能知香臭。

  2、助喉发音。音由喉发出,喉对发音起共鸣作用,喉上通于鼻,与鼻同属肺系,故鼻有助喉发音的作用。若鼻为邪伤,窒塞不通,致声道不畅,声气受阻,则可见语声重浊。

  3、抗御外邪。鼻与自然界直接相通,为“气之门户”(《黄帝内经》),亦为外邪侵袭机体之通道。正常情况下,鼻可以通过喷嚏而使邪外出。外感初期,邪居鼻内,正欲趋之,则往往见喷嚏频作。

三、鼻的常见疾病

  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和呼吸及嗅觉功能障碍。

  ①鼻堵塞。鼻堵塞的程度不同,有完全性堵塞、间歇性堵塞和两侧鼻腔交互性堵塞等。由于鼻腔堵塞时必须张口呼吸,此时鼻腔的加温、加湿等作用消失,易发生咽炎、喉炎和下呼吸道的感染等。儿童由于鼻堵塞长期张口呼吸,可致下颌畸形(后退)。

  ②鼻分泌物增多。正常情况下鼻粘膜腺体每日分泌500~1000ml液体,但或挥发、或咽下,而不自觉有鼻溢液。分泌物的性质可分为浆液性(清水样)、粘液性或粘液脓性,较少见的情况下为血性分泌物。当鼻腔有炎症、异物、肿瘤时鼻分泌物增多,但性质各不相同。

  ③喷嚏。为保护性反射。可将进入鼻腔的异物、微生物或变应原物质驱出鼻腔之外。为变应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的常见症状。但喷嚏可传播感染。

  ④嗅觉减退或消失。当鼻腔有堵塞性疾病时,空气中有气味的分子不能与嗅神经末梢分布的、靠近鼻顶的嗅区粘膜接触,而产生嗅觉减退或消失。嗅神经炎和嗅神经末梢及嗅区粘膜萎缩也是嗅觉减退或消失的原因。

  ⑤发声异常。为鼻腔共鸣作用受到影响所致,鼻堵塞时出现闭塞性鼻音;软腭麻痹时出现开放性鼻音。

  ⑥局部畸形。鼻窦和鼻腔肿瘤可致外鼻和相应鼻窦区域畸形,鼻腔肿瘤可致鼻背膨隆;上颌窦肿瘤可致面颊部膨隆、硬腭下陷;筛窦肿瘤可致内眦部膨隆、眼球向外方移位;额窦肿瘤可致前额部和眶内上角膨隆、眼球向外下方移位。
四、鼻的保健方法

  1、冷水浴鼻法:将鼻浸在冷水里,闭气不息;少顷,抬头换气后,再浸入水中,如此反复10次左右。尤其是在早晨洗脸时,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子,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,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,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。

  2、鼻内按摩法: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,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。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,预防感冒和鼻炎,又能使鼻腔湿润,保持黏膜正常。在冬春季节,此法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,增强鼻腔耐寒能力,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。还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。

  3、鼻外按摩法:以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,相互擦热后,分别摩擦鼻梁两侧32次;用食指自上而下刮鼻梁16次;分别用两手食指摩擦鼻尖各16次,然后用两手食指点压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32次。此法可疏通经络,增强局部气血流通,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,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,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炎。

  4、穴位按摩法: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(位于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)若干次。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、静脉及眼眶下动、静脉的分支,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汇合处。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防治鼻病,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症。用拇指和食指、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(在两眉中间)12次,也可用两手中指,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。此法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,并能刺激嗅觉细胞,使嗅觉灵敏。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。

  5、药物健鼻法: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,可配合药物保健,如在鼻内点一些复方薄荷油,或适量服用维生素A、维生素D以湿润鼻黏膜。另外,还可服用具有滋肺养脾、滋润护鼻功效的中药方剂。取天冬10克,黑芝麻15克,沙参12克,麦冬10克,黄精10克,川贝母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  同时,还应纠正不良的习惯。首先要保护好鼻毛和鼻黏膜,克服用手挖鼻孔、拔鼻毛或剪鼻毛等不良习惯。因为损害鼻毛和鼻黏膜不但会影响鼻功能,引起鼻腔内化脓性感染,而且可能引起颅内和耳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