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简介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(本科)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适应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能在机械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、工业自动化控制、高精密数控加工制造、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、经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。
就业去向: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、工业自动化、汽车、轻工、冶金等多个领域从事设计制造、科研开发、应用研究、自动化控制、机械产品设计、设备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;也可在科研单位和院校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。
专业特色:以机械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精密数控加工制造、工业自动化控制技能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,突出高精密数控加工编程、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开发、机械制造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等能力的培养。
主干学科:机械工程、自动化控制工程、数控技术。
主要课程: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、电工电子技术、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、材料力学、机械原理、机械设计、机电传动与控制、机械工程材料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、测试传感技术、机械控制工程基础、电气控制与PLC技术、数控技术。
机器人工程专业(本科)
培养目标:以“中国制造2025”为政策导向,培养适应我国机器人领域战略发展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备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,能从事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设计与开发、工程项目仿真、工业机器人的编程、调试、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。
就业去向:机器人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,就业面广,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、工业自动化、汽车、轻工机械等多个领域从事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机械设计、方案设计、工程项目仿真、工程管理、技术销售与运行管理等,就业企业如:ABB、FANUC、中冶南方、埃斯顿等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单位,以及机器人应用企业。也可在科研单位和院校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。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,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好。
专业特色:校企合作办学,以智能制造行业的系统设计、工业机器人设备编程、调试、维护、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,突出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、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、离线编程与仿真等能力的培养。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,以就业为导向,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,形成“课堂与现场、实践与生产”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。
主干学科:机械工程、工业机器人技术。
主要课程: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、电工电子技术、机械设计、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,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、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、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、电气控制与PLC技术、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、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、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等。
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(本科)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与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;掌握金属和塑料等材料成型的加工工艺;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;焊接成型技术;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及材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分析;焊接成型工艺分析;运用数控技术和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,以及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成型装备及工艺过程智能控制的能力;能从事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、模具设计、实验研究、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师。
就业去向:可在机械、汽车、电器、船舶、电子信息装备、家电、航空航天、模具等各类制造行业从事金属、塑料等材料成型工艺、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工作;亦可在生产企业、物资、经贸及行政部门从事质检与管理营销等工作;也可继续深造,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、博士学位。
专业特色:根据市场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,以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先进技术、焊接工艺设计为专业培养方向,服务国家智能制造升级。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与先进模具制造技术,熟练掌握焊接成型工艺设计,满足模具和焊接行业技术升级转型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。
主干学科: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机械工程。
主要课程:主要课程: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、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电工电子技术、材料科学基础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、数控技术、机械控制工程基础、焊接工艺及设备、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、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、焊接机器人技术。
车辆工程专业(本科)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备现代车辆制造、车辆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、车辆检测与维修、车辆服务、车辆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,可在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生产工艺管理、加工制造,从事车辆性能检测与诊断,车辆的销售、服务及运行工作等生产一线的工程师、工艺师和管理师。
就业去向:毕业生可在汽车行业各领域从事设计制造、检测、调试、维修、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;也可在科研单位和院校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。
专业特色:(1) 以车辆行业生产一线加工制造、车辆检测与维修、车辆服务技能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,突出车辆生产工艺管理、数控加工编程、车辆性能检测与诊断等能力的培养;(2)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加强工程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。
主干学科:机械学、力学、电工电子学。
主要课程: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、电工电子技术、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机械原理、机械设计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、数控技术及应用、PLC原理与应用A、汽车理论、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构造、汽车构造、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、汽车检测与诊断、车身制造技术。
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(专科)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,能够在机械厂家与机电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、产品经营销售和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。
就业去向:毕业生可在企业单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、调试、使用、维修、销售及管理工作;在机电行业从事设计、生产、技术改造及服务工作;在中、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、专业实践指导工作。
专业特色:(1) 以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、调试与维修技能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,突出可编程控制、数控技术、计算机绘图及应用等能力的培养;(2)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。
主干学科:机械工程、电子技术。
主要课程: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、工程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、电路与电子技术、机电传动与控制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、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、数控技术、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等。
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(机器人技术方向)(专科)
培养目标:以“中国制造2025”为政策导向,培养适应我国机器人领域战略发展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备机械自动化、机器人技术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,打造符合自动化企业技术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,培养机器人方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。
就业去向:机电一体化技术(机器人技术方向)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,就业面广,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、工业自动化、汽车、轻工机械等多个领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、运行管理、修理维护和经营销售以及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的方案设计、在线(离线)调试,工业机器人的维护维修和经营销售等工作。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,机电一体化技术(机器人技术方向)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好。
专业特色:校企合作办学,以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、机器人技术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体系,突出可编程控制、数控技术、计算机绘图、机器人技术等能力的培养;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,以就业为导向,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加强机器人编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,形成“课堂与现场、实践与生产”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。
主干学科:图学、力学、机械工程、机器人技术。
主要课程: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、工程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B、电路与电子技术、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基础、PLC原理与应用A、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A、机电传动与控制B、液压与气动A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、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、数控技术、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、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等。
上一篇: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简介
下一篇:管理学院专业简介